首頁 | > 一線傳真 > 安全質量 |
實戰演練、高科技助陣!助力廣州北二環安全改擴建
無人機航測,三維激光掃描,12家單位聯合作戰……4月16日上午,在集團公司承建的廣州北二環改擴建項目施工現場,一場緊迫卻有序的巖溶地區施工地面塌陷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正在上演。
最大溶洞近10層樓高 施工安全風險極高
北二環高速是廣東省路網規劃“十二縱八橫兩環十六射”中“一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沿原路線采取“立體復合擴容”方式進行改擴建。
圖為演練隊伍方陣列隊(劉胡 攝)
目前,由集團公司承建的北二環改擴建工程TJ8標段內,水瀝大橋、左線聚龍特大橋、右線聚龍特大橋施工工點已陸續開啟樁基施工,標段內共640根樁基。據地勘顯示,該項目施工區域灰巖地段溶洞發育,其中,已勘300根樁基中,有108根樁揭示有巖溶。尤其在聚龍特大橋,即本次應急演練區域地面以下巖溶極其發育,溶洞類型多樣,一層接著一層,而且溶洞非常大,最大溶洞的高度達29米,相當于10層樓高。且多數溶洞頂板覆蓋層為砂、軟土、淤泥等易坍塌軟弱層。
項目負責人彭惠芝介紹說,巖溶及地下水發育,稍一不慎,便可能發生橋梁樁基施工漏漿、塌孔、偏孔等問題,造成坍塌事故,并對周邊既有高速公路、鐵路、高壓電塔等重要結構物產生不利影響。
實戰演練 高科技助陣?安全生產綜合實力大亮相
從發現坍塌、緊急報告、啟動預案到應急疏散、傷戶救護,演練采用現場實戰和提前錄播相結合的方式,設置“事件發生與先期處置、啟動響應與現場處置、終止響應與善后處置”等3個階段共10個科目進行,演練人員互相配合默契,流程及動作規范標準,演練整體高效有序。
圖為演練現場醫護組為傷員包扎傷口(劉胡 攝)
演練中,科技裝備成為應急處置的關鍵。無人機航測快速生成塌陷區三維模型,測算塌方量,并采用GNSS定位,標記崩塌邊界、隱患點坐標,實時傳至指揮部;三維激光掃描,對坍塌體后緣進行高精度變形監測,利用地質探測雷達,通過高頻電磁波探測地下結構,為現場塌陷坑回填等處置工作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作業面突然塌陷、作業人員被打樁機砸到……”持續2小時的演練完美復制巖溶地區施工地面塌陷突發事件應急搶險場景,60名搶險人員參與實戰,130余人現場觀摩,為后續項目安全施工打了一針“強心針”。
優化路網結構?力創“平安百年品質工程”
此次演練由廣州市交通運輸局、越秀交通基建有限公司主辦,旨在提升項目參建者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和協同處置能力,檢驗預案體系可操作性,為后續北二環擴建期間安全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應急演練合影(沈燃 攝)
據悉,北二環改擴建項目沿線城鎮化程度高、路網密集,既有道路交通量大,保通要求高,改擴建技術復雜。為做到保暢保安全,項目建設者秉持“匠心引領、品質卓越、智慧環保、品秀至信”的建設理念精心謀劃,以技術研究支撐工程方案,創新開展不中斷交通下的橋梁置換、中線偏移方案等技術研究,引入國內先進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同步積極配合交通運輸部、省交通廳開展多個科研專題,推動列入廣東省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示范項目、第二批“綠色公路”項目等,為推動項目高質量建設賦能。
北二環改擴建項目已納入國務院《“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戰略骨干通道建設工程”范疇,是國家重點項目、廣東省高速公路重大項目和廣州市“攻城拔寨”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優化珠三角核心區路網結構、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程度,對廣州市推動綜合立體交通網的規劃建設、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強化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